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技术文章 / article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骨保护素OPG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骨保护素OPG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2018-01-10 浏览次数:3228

骨保护素OPG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1.骨保护素OPG)作为骨转换的标志物: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推测雌激素缺乏时破骨细胞功能活跃,骨吸收增加,骨丢失加快,刺激机体代偿性骨形成增加,血清骨保护素(OPG)相应增加。Hass等采用骨活检研究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骨转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骨保护素(OPG)降低和甲状旁腺素的升高可以作为骨矿化减少的标志。研究还发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骨保护素(OPG)水平降低,且骨保护素(OPG)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termic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illagen,PICP)呈显着正相关。骨保护素(OPG)可以反映骨代谢水平,骨保护素(OPG)降低时表示骨形成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中骨保护素(OPG)升高,间接反映骨转换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2.骨保护素(OPG)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动物实验表明:适量补充骨保护素(OPG)可以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zui近进行的两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了骨保护素(OPG)-Fc蛋白对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短期效应:一项应用单剂量骨保护素(OPG)治疗52例绝经后妇女,随访发现治疗后出现骨吸收的抑制,反映破骨细胞指标的尿脱氧吡啶诺林水平下降80%,反映成骨细胞指标的血清骨钙素下降20%;另一项试验对比了单剂量骨保护素(OPG)和氨羟二磷酸二钠对于28例骨髓瘤患者、26例乳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骨保护素(OPG)相比氨羟二磷酸二钠治疗后尿中骨吸收指标N-opetide在乳癌患者中减少74%,在骨髓瘤患者中减少47%。上述试验证明用骨保护素(OPG)-Fc蛋白治疗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能获得长期可靠的随访将是未来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可喜的发展方向。


3.骨保护素(OPG)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松动严重影响了关节置换手术的长期疗效。研究表明:假体松动的发生与局部骨保护素(OPG)的异常有关。Itonaga等从松动假体周围假膜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并加入外源性RANKL,上述细胞被诱导转变为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骨保护素(OPG)则可以抑制这一过程。Crotti等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形成的假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RANK、RANKL及骨保护素(OPG)mRNA均在假膜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而且许多RANK表达阳性细胞含有磨损颗粒;Kim等对关节置换手术后关节松动的病例进行关节液的检测后发现:松动组关节液中骨保护素(OPG)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关节组,分析认为可能与破骨细胞大量分化与活化过程中骨保护素(OPG)消耗过多有关。

产品搜索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小姐
电话/传真:13366128764
手机:133917063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厢黄旗2号楼1层4-179室
手机
13366128764
有事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