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关于埃博拉病毒 你了解多少呢?

关于埃博拉病毒 你了解多少呢?

2014-08-14 浏览次数:1766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消毒,zui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如何治疗埃博拉病毒 *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

 

现今*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 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 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 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堡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否会传入中国?

 

正是因为埃博拉的高病死率,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病的传播将是有局限性的。传染病学上有一个*的规律:如果某种烈性传染病,发病快,潜伏期短,致死率高,它在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完善的国家,并不易于传播。

 

换而言之,由于感染者在感染后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发病,并立即丧失行动能力,其大范围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会显著低于类似艾滋病、结核等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因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一旦发病,很快出现各种症状,行动能力就会受限。这就使得他们接触其他健康人群的范围极大地缩小,易于隔离。

 

事实上,埃博拉病毒zui近的新发病例中,相当部分的感染者是不惧危险冒死抢救患者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因为频繁、直接接触患者而感染的。

 

埃博拉爆发与西非卫生条件有关

 

事实上,埃博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它在非洲局部爆发时有所闻。不过,数十年来,这种病毒在西非以外其他国家大规模爆发的报道并没有出现。另外,从目前相对有限的病毒分子遗传学研究资料来看,这些年来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序列变化不大,遗传上相对保守。

 

这意味着,2014年病毒的突然爆发很可能并不是由于病毒获得了更强的传播能力,而更可能与西非当地的公共卫生条件,以及地理生态环境有关。

 

按照传染病学的经典理论,病毒性传染病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并持续传播的条件包括:

 

*,存在自然宿主,其爆发可能都与当地居民喜欢捕食果蝠有关

一个造成人类感染者迅速死亡的病毒,其自然宿主不可能是人类自身。现有的研究表明,三种非洲果蝠很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近年来若干次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可能都与当地居民喜欢捕食果蝠有关。

 

中国并没有上述果蝠分布,公众也没有食用果蝠的习俗。如果中国未来出现埃博拉病毒,只可能来源于外来患者输入的病例。

 

第二,传播的途径和易于扩散的环境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不过,一些既有研究表明,该病毒的人传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者的体液所致;同时,也不能排除空气传播。因此,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若没有大量的感染者与健康人群的广泛接触,该病无法在人群中广为传播。

 

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传染病报告和防控体系,特别是SARS爆发以来,公共卫生体系更是得到了极大完善。埃博拉病毒那样发病后具有感染能力,一旦发现将会在*时间将会上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因此,该病在不为人知的条件下传播并大范围扩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资料来源:北京科瑞美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搜索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小姐
电话/传真:13366128764
手机:133917063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厢黄旗2号楼1层4-179室
手机
13366128764
有事Q我